導讀:2021年12月22日,由合伙人機制研究院與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舉辦的首屆事業合伙人高峰論壇在上海盛大舉辦。本次論壇以“共同富裕、合伙共生”為主題,與商學院知名學者、企業實踐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機制創新激活組織、賦能增長。
2021年12月22日,由合伙人機制研究院與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舉辦的首屆事業合伙人高峰論壇在上海盛大舉辦。本次論壇以“共同富裕、合伙共生”為主題,與商學院知名學者、企業實踐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機制創新激活組織、賦能增長。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他們分別是高合咨詢創始人、合伙人機制研究院院長、事業合伙機制設計專家高振星女士;創合匯創始人、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常務理事、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理事長、執行院長邵鈞先生;原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周勤業先生;阿里巴巴集團總監劉國峰先生;美的電器原運營總監、戰略管理總監、經營管理總監羅華剛先生;創合匯新商學院長、聯合創始人、21世紀新商學副理事長、副院長、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原副院長谷來豐先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思浩先生;望潤資管董事會秘書郁蕊芬女士;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集團運營總監徐凌燕女士。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的防疫政策,并配合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此次高峰論壇還開通了在線直播,突破了因線下參與人數受限而帶來的影響,并受到了線上嘉賓的高度熱捧與認可。

高合咨詢創始人、合伙人機制研究院院長、事業合伙機制設計專家高振星女士的致辭拉開了論壇序幕,她表示:人人相和、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事業合伙人機制的推進必將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 同時,創新驅動與萬物互聯讓每個個體活躍且崛起、人力資本的價值發揮使得知識經濟開始發揮主導作用,超越了機器與資本的工業經濟時代,正因為這種價值的發揮和個體的活躍,組織與個體、組織與組織的關系也隨之發生改變。如何更好的發揮人身上的價值要素,驅動個體自主創新,對于企業來說,最終一定要構建一個共創、共擔、共享的平臺型生態組織,在治理規則下形成供給側自由聯動的模式,這就是事業合伙人活躍的場景與意義。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年代,在萬眾創新的時代,企業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提升市場競爭力,面對這一問題,原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周勤業先生發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 主題演講,他指出,當下需要關注八個改革問題。第一,注冊制改革是當下的重中之重,要尊重注冊制的基本內涵,并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更要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的階段。第二,要建立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面對研究能力、定價能力、銷售能力的考驗,建立承銷機制能夠保證科創板補短板、卡脖子,進而實現替代進口保證自主可控。第三,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以注冊制為主的把好入口關,建立退出機制,禁止大股東占用資金和違規擔保,加大違規成本的處罰力度。第四,實現多層次市場建設,以北交所為例,要處理好和滬深交易所以及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關系,實現錯位發展,互聯互通。第五,強化中介機構責任。舍棄信息披露為中心,夯實制度,提升執業質量,并加大中介機構的追責制度。第六,要平衡資本市場三要素,籌碼、資金、指數三者要進行投資端改革。第七,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通過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推進各個環節的高效運行。第八,推進對外開放,逐步提高合資證券經營機構外資持股比例,把控外資投資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比例和范圍,推動境外企業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的監管制度。

創合匯創始人、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理事長、執行院長、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常務理事邵鈞先生表發了題為《數字化時代與企業制度創新》的演講,他表示,在工業時期,我們更多關注是職業經理人制度,而在數字化時代,我們的關注點應轉變為以事業合伙人為主導的企業制度。
這是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它是由人力資本驅動的、同時也是超連接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下我們應該創造性的提出一個機制。我們談事業合伙人制度最核心的也是機制問題,在當前這樣一個時代下,我們要發揮合伙人機制的樞紐聯接作用,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力資本連接起來,共同創新創造,來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當今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高合咨詢創始人、合伙人機制研究院院長、事業合伙機制設計專家高合咨詢創始人高振星女士為大家分享了《事業合伙時代的新模式》演講,她認為,職業人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下的時代,企業與員工的關系發生巨大變化,想要激活員工的積極性,想要員工真正站在企業的角度發揮主人翁意識,就必須從關系結構上進行改變,因此,激發和培育企業內部合伙人是必走之路。數字化時代組織與個體關系的變化呈現多樣化,也就是在一家企業里面,合伙制、雇傭制、合作制,以及雇傭制里面相嵌合伙制都會出現,并且要根據企業的特征情況做不同程度的推進以及混搭的模式,因為個體發生變化了,所以組織和個體的關系也要隨之發生改變——相嵌和混搭。
合伙人機制研究院希望能夠研究所有圍繞合伙人這個群體的問題,從它的關系、規則、模式、工具上面做研發和研究,進而迎接合伙人時代的到來!

在各位嘉賓的精彩的演講后,迎來了隆重的合伙人機制研究院成立儀式!合伙人機制研究院是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旗下專注于事業合伙人機制研究的機構。其使命是讓中國特色的合伙人機制在管理科學中立足,成為中國合伙制研究的最權威的機構,不斷的更新和迭代合伙人機制的設計方法論。同時,合伙人機制研究院具備強大的咨詢研究能力,擁有知識版權40余項,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理論,承接國家研究課題并培育中國本土的管理類咨詢人才。
此次成立儀式由高合咨詢創始人高振星、創合匯創始人邵鈞先生、創合匯新商學院長谷來豐先生、原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周勤業先生共同出席。

在下午場的論壇活動中,阿里巴巴集團總監劉國峰先生帶來了《阿里巴巴合伙治理與領導力體系》的精彩分享。劉國峰表示,合伙人模式其實是阿里巴巴的整個體系里其中的一個部分,在公司的使命、愿景還有員工堅守的價值觀都能追尋到它的影子。從整個組織治理模式來看,淘寶創立前期,崇尚的是自下而上的一種自發的項目組織,就是通過建立內部機制,激發他們去做產品流程的創新,服務的一些創新,后面以員工和個體為中心的自驅組織,慢慢就通過淘寶這樣一個平臺把員工的自驅力、自發的動力,他的內在表達力或者表現力也能夠全部激發出來。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基礎是在2013年由內部設置的,其中包括資質評估,角色定位以及對公司文化的認可度,乃至退出的機制都是阿里合伙人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能夠長久以來得到穩固健康的發展,并且能夠反哺整個阿里的組織管理與建設。

原美的電器營運總監、戰略管理總監、經營管理總監羅華剛做了題為《美的事業合伙化的激勵機制》分享,并分享自己的五個觀點:第一,首先從事業合伙人的模式來說,既能激發人的潛能組織創造最大價值,又能向個體開放性地分享價值,從而分配更多的剩余價值。這就是其本源,也是它的底層邏輯。而事業合伙人機制的核心要義則是全周期、全方位的潛能和善意的激發,以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第二,當前我們之所以要實施事業合伙人機制,是從當下行業的變化及企業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模糊性、易變性考量的;也是為了組織和個體的雙贏;更是因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加速了事業合伙人的普遍化。另外,以前沿科技為標志的管理技術進步使事業合伙人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美的事業合伙人激勵機制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始于股權,發軔于事業部體制,終于全球化合伙人計劃。其中,股權改革為美的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事業部體制作為事業合伙人機制激勵機制的一部分更是起到了貫徹了美的的管理邏輯,全球合伙計劃更是為美的理清奠定了前進的方向。第四,事業合伙人激勵機制實施后給美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營收增長,實現企業的生生不息,本質上是美的機制和事業部體制的成功。第五,美的事業合伙人激勵機制下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系統能夠使一個企業,建立自己的組織能力和機制能力,擺脫舊有的落后機制,實現制度化,最終進行不斷的觀念變革、業務變革。
圓桌會議

數字化時代為我們帶來了萬物互聯,萬物互聯將個體活躍且崛起,組織與個體組織的關系隨之改變,因此合伙人機制的研究能夠發現規律,找到共性,我們共建模式創新工具,幫助組織與個體組織更好的理順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一套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更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及綜合實力的提升。
最后,由創合匯新商學院長谷來豐先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思浩先生、望潤資管董事會秘書郁蕊芬女士、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集團運營總監徐凌燕女士為共同開啟本次會議的圓桌對話環節,帶來了《共話事業合伙人機制》的探討。
高振星表示:在新商學當中不是說計劃、組織、協調等等不重要,是因為它已經在商學當中作為一個基礎板塊普及開來,并且大家得以應用。但是商學的底蘊是無窮盡的,因為它在不斷持續改善和升級,所以我們要學的東西不是基于這一個基礎,而是要在基礎上面去迭代,而新的時代對于這個基礎的要求又做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跟著這個時代的需求和要求去應對它,這個時候你需要對你的知識、體系做升級,要去關注那些最核心的點,最活躍的這些點,可能是最關鍵的這些要素,能夠起到創新增長,能夠在增長上面,能夠在你的存活上面,關鍵的這些要素點,企業家精神,我們的組織活力,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現在面臨的一個主題。
谷院長表示:事業合伙制為什么重要呢,因為它是現代公司管理里面非常重要的而且層次非常高的輔助手段,我們談管理先不要談運營管理,也不要談公司戰略管理,首先談的是治理,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可能在下面熱火朝天的,但是治理層面出了一些問題,最后公司不行。談最高層的治理管理,事業合伙人就是治理管理當中非常新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
郁蕊芬表示:事業合伙人的方式是比較有效的方式,當時望潤資管的大股東新希望集團是從生產型企業向產業+平臺的模式進行轉變。一方面還是做強原來的核心產業,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合伙人的制度,在集團內提出五新,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通過這五新的方式建立“四共”理念,通過戰略共識進行事業的共創,同時風險共擔和價值共享。經過近十年發展與驗證,現在組織中主要踐行的就是合伙人機制,我們已經在集團內培育了一百多家中小微企業,有合伙人500多人,我說的500多人是有實際股權的,又是股權合伙人又是事業合伙人。達到了更廣義上的事業合伙人,那就不得了了。這是在我看來對集團進行比較大的跨越式發展很重要的手段。
陳思浩表示:今天談到共創、共享、共擔,還提出過分擔。我覺得跟上面一個感想如果聯起來,應該還有一個叫做共識。我們能夠組成團隊,一個企業形成一個合伙的機制,先要形成共識,在境界上,在這種精神上,在這種使命初心上,如果把這些共用在我們的團隊,因為我們這些團隊都是跨的,團隊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我們把這些共創、共享、共擔包括共識,在團隊當中作為一種文化去傳播、實施,我覺得第二個體會比較深。
徐凌燕:首先不能忘了他的目的是什么,事業合伙制的目的本身是為了激發我們的員工的自主性,他的自主性來源于我要讓他有經營的意識,讓他從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轉化為經營者的角色,這是比較核心的。在這個過程里面作為制造型企業,對于降本控費,對于精益生產,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甚至是說提量、提質、提價,這在今年的大環境下也是我們不能去忽視的或者說直面的一個問題。作為事業合伙制的一個推進,從本質上不是說為了我最后怎么分錢,我更多是為了經營權利的下放,為的是共創、共贏。
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至此,首屆事業合伙人高峰論壇圓滿結束!面對時代變革及環境重重考驗,未來,合伙人機制研究院、21世紀新商學研究院、高合咨詢愿中國企業一起攜手并進,凝聚生態力量,助力組織創新發展!